肥料在农业生产资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在毛主席的农业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中,土跟肥占据前两位,可见其重要,说肥料重要,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
化肥可增产40-60%粮食作物可增产41—56%,每公斤养分可增产粮食8.5—9.5公斤。以我们这次的中稻试验为例,高肥力田块空白产量(基础地力)700-900斤,中等肥力田块空白产量600-700斤,低肥力田块500多斤,但通过施肥,都可达到1100斤,乃至1200多斤,这就是肥料的作用。
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民施肥普遍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是重视氮磷肥,轻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致使肥料的利用率不到30%,不仅降低施肥效果,增加生产成本,使农产品品质下降,长此下去还会导致土壤退化,酸化和盐碱化这样土壤的自然生产能力就会下降,对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也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了解肥料的性质,掌握如何科学施肥,才能真正发挥肥料的有效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1.肥料的分类
1.1植物的营养元素及功能
地球大约存在着100多种元素,其中在农作物体内大约有40种。但是农作物在生存上所必需的元素不要那么多,只有16种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钙、钾、镁、硫为主要9种元素,其它元素所需量少,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等7种。所谓“营养元素”或称必要无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施肥的过程就是补充其中一些元素。
1.2常见肥料的种类
供应作物营养的要素物质统称为肥料。肥料的种类很多,因分类标准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常见分类方法如下:
1.2.1按原来来源分类
A、 无机肥料—由无机化合物制成,主要由矿物而来,绝大部分化肥均为无机肥料,适合短期种植或需肥料大的作物,如: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
B、 有机肥料—为动植物残体或动物排泄物制成的肥料。如堆肥、鱼粉、骨粉、厩肥及绿肥等,适合长期栽种,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可增加甜度,色泽等。
1.2.2按要素主成分分类
A、单质肥料—含一种主要成分的肥料,如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B、复混肥料—含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经混合或化合而成。
1.2.3按施肥目的分
A、直接肥料—直接供应作物营养要素的肥料,如尿素;
B、间接肥料—主要是用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肥料,如大灰、硫磺粉、土壤调理剂等。
1.2.4按肥料化学反应分类
A、酸性肥料—施肥后合土壤PH值降低的肥料,如硫铵;
B、碱性肥料—施用后使土壤PH值提高的肥料,如氢氧化钠;
C、中性肥料—施用后土壤PH值不受影响的肥料,如尿素、氯化钾。
1.2.5按肥料释放速度分类
A、速效性肥料—施肥后,即溶入土壤溶液中,为作物所利用的肥料,如氯化铵,尿素;
B、缓效性肥料—施用后,缓慢溶解或释放出养分,作物隔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利用的肥料,如有机肥料,包裹肥料等;
1.2.6按施肥时期分类
A、基肥—在播种、换土或移栽前所施用的肥料,肥料混入介质中,应以缓效性或以有机肥为主要施用肥料,主要供应作物生长初期使用,一般以有机肥料和磷肥为主。
B、追肥—在作物生长期内,只靠基肥无法满足其生长需要,所补充的肥料,以速效性的化学肥料为主。
2、肥料的施用方法
2.1、基本原则
a、适时适地、少量多次—尤其是粉状化学肥料,加水释释倍数要适中,避免作物被肥所伤;
b、肥料施放的位置—尽可能埋置离根较远的地方,避免与根系直接接触,以免伤及根部;
c、大量施肥会造成肥伤,应按包装上标示或说明书施用;
d、光合作用较强时,需肥较多,阴暗处作物需肥较少;
e、作物生长快速和生长势强时需肥较多,作物生长开始及旺盛时最需要较多营养,生长势弱者,需肥较少。
2.2、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大致要可分为两种:一般施肥法和叶面施肥法。
2.2.1一般施肥法,即根部施肥,以施用位置可分为撒施、条施、环施及穴施。以肥料形态而言,可分为干施和液施。
(1)、撒施:将肥均匀撒播于栽种区域的土面上,可提高肥力,均衡供应作物吸收,但是肥效低;
(2)、条施:在作物行间挖沟,将肥料施下后覆土。
(3)、环施:有多年生的果树上适用,沿果树滴水线(约树冠垂直投影处)挖掘约20-30公分的浅沟,施肥后覆土;
(4)、穴施:在植株近旁挖穴,把肥料施入后覆土,此法多用需肥较多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
(5)、干施:肥料以固体干燥状态施用。如堆肥、厩肥和一般的化肥都是;
(6)、液施:肥料以液体状态使用。如用厩肥浸出物、人粪尿或将化学肥料溶解后施用。
2.2.2 叶面施肥也是根外施肥。将肥料溶于水,形成肥料溶液后,喷洒于植物叶片上的施肥方法。使用的肥料应是中性的,且易溶于水,不含有毒性物质且不会灼伤叶片。适宜于叶面施用的肥料有:尿素、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叶面施肥通常为一种辅助性的施肥方法,对于作物发育不良或者根部吸收有障碍时使用,吸收效果非常迅速。
3、常用肥料的施用
3.1、氮肥
3.11氮肥作用及分类
具有氮的标明量,并提供作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的主要作用是:(1)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所占份额在磷钾肥之上。
氮肥可分为四种类型:(1)铵态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铵等;(2)硝态氮肥:硝酸钠、硝酸钙等;(3)铵态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铵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3.1.2氮肥的施用技术
(1)根据各种氮肥特性加以区别对待。碳酸氢铵和氨水易挥发跑氨,宜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肥效快,是旱田的良好追肥;一般水田作追肥可用铵态氮肥或尿素,有些肥料对
种子有毒害,如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等,不宜做种肥;硫酸铵等尽管可作种肥,但用量不宜过多,并且肥料与种子间最好有土壤隔离。在雨量偏少的干旱地区,硝态氮肥的淋失问题不突出,因此以施用硝态氮肥较合适,在多雨地区或降雨季节,以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较好。
(2)要将氮肥深施。氮肥深施可以减少肥料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硝化脱氮等方面的损失。深层施肥还有利于根系发育,使根系深扎,扩大营养面积。
(3)合理配施其他肥料。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夺取作物高产、稳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肥地力。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氮磷两种养分的利用效果,尤其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在有效钾含量不足的土壤上,氮肥与钾肥配合使用,也能提高氮肥的效果。
(4)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的供氮能力,确定氮肥的合理用量,并且合理掌握底、追肥比例及施用时期,这要因具体作物而定,并与灌溉、耕作等农艺措施相结合。
3.1.3尿素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素,学名碳酸二铵,含氮量46%左右,缩二脲应小于0.9-1.5%目前是我国固体氮肥中含量最的肥料,理化性质比较稳定,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不颗粒,内加防湿剂,吸湿性,易溶于水,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高,适用各种土壤我多种作物,最适合作追肥,特别是作为根外追肥效果更好!
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由于存在转化过程,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到深层,降低肥效。
尿素作根外追肥时,特别是作为叶面施肥时,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利用率也高,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对浓度要求也很严格,一般禾本科作物浓度在1.5-2%果树0.5%左右,露地蔬菜0.5-1.5%温室蔬菜0.2-0.3%之间,对于生长盛期或者是成年的果树,浓度可适当提高。
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为尿素中有少量的缩二脲,一般低于2%,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是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记不要用尿素浸种;
(2)、当尿素中缩二脲含量高于0.5%时,不可作根外追肥;
(3)尿素转化为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要深施覆土。
3.2、磷肥
3.2.1磷肥的主要作用
具有磷标明量,以提供作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成分。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的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进
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花芽分化和开化结实,提高结果率,提高油料作籽粒含油量等,同时还能促进氮的吸收,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盐碱等抗逆性。
3.2.2常用磷肥品种的特性
(1) 不同磷肥品种的特性如下:
①、水溶性磷肥: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磷铵(磷一铵、磷二铵),适合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其中磷铵为氮磷二元复合肥料,最适在旱地施用,且磷含量高,在施用时,除豆科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直接施用必须配施氮肥,调整氮磷比例,否则会造成浪费或氮磷比例失调造成减产。
②、混溶性磷肥:指硝酸磷肥,也是一种氮磷二元复合肥料,最适宜在旱地施用,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易引起脱氮损失。
③、枸溶性磷肥:包括钙镁磷肥、磷酸氢钙、沉淀磷肥和钢渣磷肥。为类磷肥不溶于水,但在土壤中被弱酸溶解,然后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在石灰性碱性土壤中,与土壤的钙结合,向难溶性的磷酸盐方向转化,降低磷的有效性,因此适用酸性土壤中施用。
④、难溶性的磷肥:磷矿粉、骨粉等,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中的酸使它慢慢溶解,才能变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是后效很长,适用于酸性土壤中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腐或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2) 磷肥在轮作中的合理分配
①、水田轮作磷肥分配。稻稻连作时,磷肥重点用用早稻,晚稻省施或不施。因为早稻前期生长气温低,土壤供磷能力弱,如果底肥磷肥施用不足,将会影响禾苗早发。在较缺磷的水田中,早晚稻磷肥分配比例为2:1在不太缺磷的土壤中,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晚稻利用后效。
②、水旱轮磷肥分配。水旱轮通常是指麦类、油菜、绿肥与单季稻或双季稻轮作。水稻土由旱地条件变成了淹水条件时,可以促进有效磷的释放,并增加磷的扩散,从而提高土壤磷素供应强度,磷肥应首先用于旱作,可使同样多的磷肥增加更的农产品。
③、旱地轮作磷肥分配。在旱地作物轮作中,由于冬夏温度不同,土壤磷素释施差异大,冬天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慢,夏天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磷肥应重点用于冬作上。豆科作物或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应重点用的豆科作物或绿肥上,可以促进固氮作用,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3) 如何正确施用磷肥
① 根据土壤供磷能力,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一般有效磷小于5mg/kg时,为严重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应为 1:1左右;有效磷在5-10mg/kg时为缺磷,氮磷比例在1:0.5左右;有效磷在10-15mg/kg时,为轻度缺磷,可以少施或隔年施用磷肥。当有效磷大于15mg/kg时,视为暂不缺磷,可以暂不施用磷肥。
②、掌握磷肥在作物轮作中的合理分配。水田轮作时,如稻稻连作,在缺磷的水田,早、晚稻磷肥的分配比例为2:1,在不太缺磷的水田,磷肥可全部用于早稻上;在水旱轮作时,磷肥应首先施于旱作;在旱地连作时,由于秋冬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而夏季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故磷肥应重点用于秋播作物上。如
小麦、
玉米轮作时,磷肥主要投在小麦上作基肥,玉米利用其后效。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应重点施于豆科作物上,以促进其固氮肥作用,以达到以磷增氮肥的目的。
③、注意施用方法。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子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这些都是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原因。为提高其肥效,旱地可开沟条施,穴施;水田可以蘸秧根、塞秋蔸等集中施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在作基肥时上下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
④、配合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等。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能显著提高磷肥的肥效。但与氮肥、钾肥配合施用时,应掌握合理的配比,具体比例要根据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化验结果及作物的种类确定。
(4) 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钙镁磷肥主要产自中国,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肥种。由于其原料来源广,生产工艺简单,投资也不大,所以过去有很多的乡镇企业生产钙镁磷肥。一般五氧化二磷含量在12-20%之间,氧化钙含量在25-30%之间,氧化镁含量在10-15%之间,二氧化硅的含量在25-40%之间。由此可见,钙镁磷肥是一种以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
钙镁磷肥不溶于水,无毒,无腐蚀性,不易吸湿,不易结块,为化学碱性肥料。它广泛适用于各种作物和缺磷的酸性土壤,特别适用于南方钙镁淋溶较严重的酸性红壤。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①、最适作基肥深施。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其中磷只能被弱酸溶解,要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肥效较慢,属缓效肥料。一般要结合深耕,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使它与土层结合,以利于溶解及作物吸收。
②、南方水田可用来蘸秧根。每亩10公斤左右,对秧苗无伤害,效果也较好。
③、与10倍以后的有机肥混拌堆沤1个月以上,沤制好的肥料可作基肥、种肥,也可用来蘸秧根。
钙镁磷肥施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钙镁磷肥与普钙、氮肥配合施用效果较好,但不能与他们混施;
②、钙镁磷肥通常不能与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③、钙镁磷肥用量要合适,一般每亩用量要控制在15-20公斤,通常亩施钙镁磷肥35-40公斤时,可隔年使用;
④、钙镁磷肥最适合于对枸溶性磷吸收能力强的作物,如油菜、萝卜、豆科绿肥、豆科作物和瓜类等作物上。水稻田缺硅时,施用钙镁磷肥效果较好。
3.3、 钾肥
3.3.1钾肥常用品种的特性及科学施用
常用钾素化肥含有氯根,与农作物品质有关。农作物对缺钾和对氯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对经济作物施用钾肥,注重的是改善产品品质,如施钾可增加烟草叶片的厚度,改善烟叶的燃烧性和香味,降低果树果实的酸度,提高甜度,增加甘蔗、甜菜的含糖度,提高出糖率。因此,施钾要因作物、因土、因种植制度科学施用。
①、不同钾肥品种的特性与钾肥的施用。常用的钾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硫钾镁肥。硫酸钾、硝酸钾、硫钾镁肥由于不含氯,而且价格明显高于氯化钾,主要用于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瓜果类及蔬菜。而氯化钾则广泛用于除盐碱地和烟草等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外的其它作物。
②、种植制度与钾肥的施用。在稻——稻轮作中,晚稻比早稻更易缺钾,晚稻施钾效果优于早稻。对水稻冷浸田施用钾肥,能增加根系活力,同进减轻硫化物、有机酸和亚铁的危害。水稻秧田施钾有利于培育壮秧,移栽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叶片多、产量高。
③、钾肥施用方法。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钾肥应以基施为主,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也可基、追各半,而追肥宜早施。对砂质土壤,宜分次施用,以减少钾素流失。
3.3.2钾肥的主要作用
具有钾标明量的单元肥料。钾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与氮、磷元素不同,钾在植物体内呈离子态,具有高度的渗透性、流动性和再利用的特点。钾在植物体内对60 多种酶体系的活化起着关键作用,对光合作用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钾素营养好的作物,能调节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数和气孔大小,促进二氧化碳和来自叶组织的氧的交换;钾量的充足,能加快作导管和筛管的运输速率,并促进作物多种代谢过程。
钾元素称为品质元素。它对作物产量品质的作用主要有:①、能促进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含量;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维生素的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它作物的成熟,使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加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
钾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
3.3.3常用的钾肥品种
钾肥品种较少,常用的只有氯化钾和硫酸钾,其次是钾镁肥。草木灰中含有较多的钾,常把草木灰当作钾肥用。另外还有少量的窑灰钾肥作为钾肥施用。我国钾资源较少,目前主要靠进口。
3.3.4如何正确施用钾肥
要掌握钾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① 因土施用。由于目前钾肥资源紧缺,钾肥就首先投放在土壤严重缺钾的区域。一般土壤速效钾低于80mg/kg时,钾肥效果明显,要增施钾肥;土壤速效钾在 80-120mg/kg时,可少施钾或不施钾肥。从土壤质地看,砂质土速效钾一般较低,应增施钾肥;粘质土速效钾往往含量较高,可少施或不施。缺钾又缺硫的土壤可施硫酸钾,盐碱地不能施氯化钾。
②、因作物施用。施于喜钾作物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棉麻、烟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禾谷类的玉米、杂交稻等。
③注意轮作施钾。在稻——稻轮作中,如果早稻施有有机肥,晚稻可不施有机肥,那么钾就应施在晚稻上。在小麦、玉米轮作中,钾肥应施在玉米上。
④注意钾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烟草、糖类作物、果树应选用硫酸钾为好;对于纤维作物,氯化钾比较适宜。由于硫酸钾成本比较高,在高效经济作物上可选用硫酸钾;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除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外,则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3.3.5硫酸钾肥的施用方法及意事项
硫酸钾是白色或带灰黄色的结晶体,氧化钾含量一般在50%左右。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吸湿性较低,不易结块,最适合配制混合肥料,而且物理性状优于氯化钾。
硫酸钾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广泛用于各种作物,特别是对氯敏感的作物。其具体使用方法有:
①、可用作基肥。旱田用硫酸钾作基肥时,一定要深施覆土,以减少钾晶体的固定,并利用作物根系吸收,提高利用率;
②、用作追肥。由于钾在土壤中移动小,应集中条施或穴施到根系较密集的土层,以促进吸收。砂土容易缺钾,宜作追肥,以免流失;
③、可作种肥或根外追肥。作种肥亩用量1.5_2.5公斤,也可配成2%-3%的溶液,作根外追肥;
使用硫酸钾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对于水田等还原性较强的土壤,硫酸钾不及氯化钾,主要缺点是易产生硫化氢毒害。酸性土壤宜配合施用石灰;
②、硫酸钾较贵,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对氯敏感的作物外,能用氯化钾的就不要用硫酸钾;
③、对于十字花科作物和大蒜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效果较好,应优先调配使用。
4、鉴别肥料真假及其对策
4.1肥料的鉴别
农民在购买肥料时,对肥料的质量比较关心,如何鉴别肥料的质量,一直是广大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肥料可分为四类:即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混配肥、叶面肥。
1、单元素肥料的鉴别。
市场上出现最多的假冒氮肥,如假尿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整袋成份不一致。如果包装袋上口处的流动性好,下面的不流动甚至结块,且可闻到较强的挥发氨味。则基本上可以判断上面是尿素,下面是假掺的碳酸氨铵。如果上下流动性都很好,但颗粒的颜色、粒径大小不一致,则可能是假掺的硝酸铵;另一种情况是整袋肥料的成份一致,常见的假冒物有:吉化颗粒硝酸铵、俄罗斯颗粒硝酸铵,还有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如多元醇等。虽然上述物质的颗粒、颜色、溶解性与尿素很相似,但应用以下方法仍可以鉴别:
①、外观:尿素为白色半透明颗粒,表面无反光;而硝酸铵颗粒表面有明显的色泽和反光;多元醇为不透明的乳白色颗粒,没有色泽也不反光。
②、手感:尿素光滑、松散、没有潮湿的感觉;硝酸铵虽然光滑但却有湿潮感;多元醇虽然松散无潮湿感,但却不太光滑。
③、火烧:分别把三种物质放在烧红的木碳或铁板上,尿素熔化、冒白烟、有氨臭味;硝酸铵剧烈燃烧、发出强光和白烟,并拌有“嗤嗤”声;多元醇虽分解燃烧,但无氨味。
市场上流通的单元素磷肥品种主要为普钙,已发现的假冒物有:磷石膏、钙镁磷肥、废水泥渣、砖瓦粉末。主要鉴别方法如下:
①、外观:普钙为灰色的疏松粉状物,有酸味;磷石膏为灰白色的六角柱形结晶或晶状粉末,无酸味;钙镁磷肥的颜色为灰绿或灰棕,没有酸味;呈很干燥的玻璃质细粒或细粉末;废水泥渣为灰色粉粒无光泽,有坚硬块状物,粉粒较粗,无酸味;砖瓦粉末颜色发兰、粉粒较粗,无酸味。
②、手感:普钙质地重,手感发腻;磷石膏质地轻,手感发棉、比较轻浮;钙镁磷肥质地重,手感受棉、较干燥;废水泥渣质地重,不干燥,有坚硬水泥渣存在;砖瓦粉末手感发涩,不干燥,有砖瓦渣存在。
③、水溶性:普钙部分溶于水;磷石膏完全溶于水;钙镁磷肥不溶于水;废水泥粉和砖瓦浆在水多的情况下发生沉淀。
④、在磷肥的识别中若出现以下现象:普钙中有土块、石块、煤碴等明显杂质,则可断定为劣质产品;若酸味过浓,水分较大,则为未经熟化的不合格非成品;如果发现颜色发黑,手感发涩、发扎,为不粉煤灰假冒品。
2、复合肥的鉴别
市场上出现较多的假冒的复合肥是磷酸二铵。已发现的假冒物有: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三料)、颗粒过磷酸钙,虽然它们与磷酸二铵的颜色、颗粒和抗压强度相似,但养分、种类、含量、价格的差别却很大。磷酸二铵的养分含量为P2O546-48%、N16-18%;硝酸磷肥的养分含量为P2O511-13%、 N25-27%;重过磷酸钙(三料)的养分含量为P2O542-46%;颗粒过磷酸钙的养分含量为P2O514-18%。它们的区别方法如下:
①、外观:磷酸二铵(美国产)在不受潮的情况下为不规则颗粒,其中心黑褐色、边缘微黄,颗粒外缘微有半透明感,受潮后颗粒黑褐色加深,无黄色和边缘透明感,着水后在表面泛起极少量粉白色。硝酸磷肥也为不规则颗粒,颜色为黑褐色,表面光滑。重过磷酸钙(三料)的颗粒为深灰色。过磷酸钙颗粒的颜色浅,为灰色,表面光滑程度差。
②、水溶性:磷酸二铵,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三料)均溶于水;颗粒过磷酸钙仅部分溶于水。
③、火烧: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能很快熔化,并放出氨气;重过磷酸钙(三料)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没有氨味;过磷酸钙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也没有氨味,并且颗粒形状无变化。
④、必要时通过化验室作定量分析。
3、混配肥的鉴别
混配肥也称复混肥,三元(N+P2O5+K2O)养分总含量大于等于40.0%的肥料称为高浓度复合肥。当前市场上以三(多)元复合肥为名称的绝大多数肥料不是复合肥,而是混配(复混)肥。假冒的混配(复混)肥多为污泥、垃圾、土、煤灰粉等颗粒物,一般不含氮素化肥。区别方法为:
①、外观:含氮素化肥特别是含尿素或硝酸铵较多的混配(复混)肥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炉温适合,因而颗粒熔融状态好,表面比较光滑;而假混配(复混)肥颗粒表面粗糙,没有光泽,看不见尿素等肥料的残迹。
②、火烧:烧灼方法是辨别真假混配(复混)肥和鉴别浓度高低的主要方法。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复混(混配)肥会熔化(氮素越多熔化越快)、冒烟,并发出氨味,颗粒变形变小(浓度越高残留物越少)。当然最准确的还是抽样作定量分析。
4、叶面肥的鉴别
一般劣质的叶面肥多表现为包装简单,三证(质量合格、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号不全,成分不明。有的浓度很低、液体透亮,有的则有明显沉淀。鉴别方法如下:
①、包装:检查商品是否是农业部门登记的产品,有无肥料使用登记证号,产品
商标(注册)、主要成分、使用范围、厂名厂址与农业部门的文件通告是否一致,如果有明显不同,则是假冒产品;如果没有肥料全部登记证号,则属非法生产、销售的产品,不能推广使用。
②、外观:对液体肥料讲,产品说明中标称含硫酸亚铁的液体肥料应发绿;含黄腐酸的液体肥料应呈棕褐色;含腐殖酸钠钾盐的液体肥料应呈黑褐色。如果已标明分别含有上述各种成分,但与上述各颜色不符的即是假冒品;如果颜色相符,但沉淀过多,则是劣质品。固体叶面肥料主要由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等复混配成,可按上述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等的鉴别方法采用直观其颜色、晶体形状等方法加以识别。
③、看田间效果:按照使用说明上的方法进行喷施操作,3-5天后作物的叶色和生长情况应有明显的变化;含锌的肥料产品其叶色的变化应更为明显;而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后一周左右仍无变化的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4.2肥料经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肥料销售单位
目前经营肥料的单位很多,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供销合作社、土肥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个人等等。众多的销售单位提供了广泛选购的机会,但也增加了选购的风险。肥料用户应坚持:选择信誉好的经销单位,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信誉差的经销单位,更不能选择开着车,沿街叫卖的流动肥料经销商。
2.正确选择肥料品种
根据所施肥的农田、种植的作物,正确选购肥料。在目前农民普遍存在农业技术不高的情况下,建议选购常规肥料品种: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混肥料。不要轻易选购带有一些夸大宣传性质的肥料,例如“XXXX王”、“XXXX霸”等等。
3.正确施用肥料
一般情况下,肥料袋中没有使用说明书,这就要求肥料用户了解和掌握一般的肥料使用知识,例如尿素、氯化钾、复混肥料、碳酸氢铵、硫酸铵等等一般肥料不能用作种肥,氯化钾、氯化铵、含氯化铵或者氯化钾的复混肥料不能用在忌氯作物上。
4.保留购肥凭证
目前每家农产种植的农田面积都比较多,选购的肥料量都比较大,为了确保肥料质量问题索赔的顺利进行,务必保留购肥凭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索要购肥发票,或者购肥收据,发票或者收据上应注明购买肥料的名称、数量、价钱等项目,加盖销售单位的公章。
5.合理保管理肥料
保管肥料应做到“六防”;①防止混放。化肥堆放在一起,容易使理化性状变差。如过磷酸钙遇到硝酸铵,会增加吸湿性,造成施用不便;②防标志名不符实。有此经销户用过的复混肥袋装尿素,有的用尿素袋装复混肥其它的肥料,还有的用进口复合肥的袋子装专用肥,这样销售或使用过种中出现差错;③防破袋包装,如进口复合肥或国产高浓度复合肥,吸湿性强,吸水后后会变成糊状物,影响销售和使用;④防火。有此肥料遇高温会分解,让养分损失,也污染环境;⑤防腐蚀。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碳铵则成呈碱性,这些肥料不要与金属容器或磅称直接接触,以防被腐蚀;⑥防肥料与种子、食物混存。特别是挥发性较强的碳铵与种子混放在一块,会影响种子发芽,应予以充分重视。
6.出现质量问题的应对措施
如果施用后发现出现了质量问题,如作物营养不足、烧苗烧根、种植的作物死亡,应及时请当地的农技专家进行诊断,并及时向有关执法部门进行积极投诉。有法定义务受理投诉的执法部门包括农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通过投诉,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损失挽回,索赔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业部门也会根据《肥料管理条例》或《耕地地力保养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总之,出现问题后,要及时保留证据,提交证据,积极投诉,莫要耽误和观望。
5、最新的土肥技术
5.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就补什么,需多少就给多少,实现各养分之间的平衡供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的原则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有三条原测:一是有机与无机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基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坚持多种形式的有机肥投入,才能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元素的配合是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结合,投入与产出平衡。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破坏或消耗了土壤肥力,就意味着降低了农业再生产的能力。
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不同一般的“项目”或“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稳定增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测土配方施肥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工作,它是由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推广模式等组成的体系,只有社会各有关方面都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真正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单位(土肥站)负责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等环节,建立技术推广平台,肥料生产企业、肥料销售企业等搞好配方肥生产和供应服务,建立良好的生产营销机制,不断提升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4、 配方肥料
指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以各种单质化肥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
5、 常见不合理的施肥有哪些
不合理的施肥通常是指由于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常见的现象有:(1)肥料浅施或表施。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浪费,利用率低。肥料应施于种子或作物植株侧下方16——26厘米处;(2)双氯肥。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复混肥称为双氯肥,含氯约 30%,易烧苗,要及时浇水。盐碱地和对氯敏感的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对叶(茎)菜过多施用氯化钾等,不但造成蔬菜不鲜嫩、纤维多,而且使蔬菜味变苦,口感差,效益低。尿素复合肥含氮高,缩二脲含量也高,晚烧苗,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深度;(3)农作物施用化肥不当,可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蔫等现象。例如,一次性施用化肥过多或施肥后土壤水分不足,会造成土壤肥料溶液浓度过高,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枯死。施氮肥过量,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氨或铵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空气的雾形成碱性小水珠,灼伤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铵离子在旱地上易硝化,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铵,气化产生二氧化氮会毒害作物,在作物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水渍斑块,叶脉间逐渐变白。此外,土壤中铵态氮过多时,作物会吸收过多的铵,会引起铵中毒。(4)过多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钾过多会引起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5)鲜人粪尿不宜直接施用于蔬菜。新鲜的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而直接施用,会污染蔬菜,易传染疾病,需经高温堆沤发酵或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用。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在腐烂过和还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使蔬菜种子缺氧窒息;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易使蔬菜种子烧种或发生根腐病,不利于种子萌芽生长;
为防止肥害的发生,生产上应注意合理施肥。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二是按规定施用化肥。根据土壤养分水平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合理施肥,不随意加大施肥量,施追肥掌握轻肥勤肥的原则;三是全层施肥。同等数量的化肥,在局部施用往往造成局部溶液浓度急剧升高,伤害作物根系,改为全层施肥,让肥料均匀分布于整个耕层,能使作物避免伤害。
6、 作物营养失衡的症状
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但是不能盲目施肥,一定要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的作物及不同的生长时期有针对性地施肥,作物缺乏某种元素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正常生长,但如果某一种元素过剩,不会影响另外营养元素的吸收,同样也会使作物生长受阻,因此一定均衡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6.1营养过剩
(1) 氮素过剩时,作物会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来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从而使纤维和果胶等形成减少而导致细胞壁大而厚,组织柔软茎叶徒长,易倒伏、易受病虫害的侵袭。
(2) 磷素过剩时,倒由于呼吸作用过于旺盛而消耗大量糖分,致使植株矮小,叶片能厚而密集,纤维素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由于磷的过分吸收而使作物对铁、锰和锌的吸收减少。一般情况下,磷过剩会伴随着锌、铁、锰等的缺乏症状出现。
(3) 钾过剩时,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其它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
(4) 钙过剩时,虽不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但也有可能造成铁、锰、锌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
(5) 镁过剩时,根的发育会受阻,茎中木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
(6) 硫过剩进,作物生在强还原介质中,会受硫化氢的毒害而变褐变黑,腐烂死亡。
(7) 铁过剩时,叶片会出现褐色斑块,组织坏死,铁中毒时可能伴随着磷、铜、锰等元素的不平衡。
(8) 在强酸性(PH〈4.0)或锰含量过高的介质中,可能会产生锰毒害,锰中毒时的症状表现为老叶上出现棕色的含有较多锰氧化物的斑块。
(9) 铜过剩时,生长会受到抑制,严重抵制铁的吸收,新生叶片出现黄化,同时根的发育受阻,出现萎缩症状,接着枯死。
6.2缺素症状
症状出现部位 老组织 不易出现斑点 缺氮:老叶黄化、早衰、新叶淡绿
缺磷:茎叶暗绿、少分蘖,易落果
易出出斑点脉间失绿 缺钾:叶尖及边缘先枯黄、病害多、穗不齐、果实小、早衰
缺锌:叶小簇生、班点常在主脉两侧,植株矮小、早熟
缺镁:穗小穗少,果实变色
新组织 顶芽易枯死 缺钙:叶尖弯钩状粘连,菜心腐烂病
缺硼:茎、叶柄变粗易开裂,花而不实,晚熟
顶芽不枯死 缺硫:新叶黄化、失绿匀、开花迟
缺锰:脉间失绿、有细小棕色斑点
缺铜:幼叶萎蔫、出现花白斑,生长缓慢、果实小、穗少
缺铁:脉间失绿至整叶淡黄、落果,枯梢
缺钼:叶脉间失绿、畸形、斑点布满叶片,根瘤发育不良
因此,肥料中的任何元素都不能过多或过少,一定要实行配方施肥。
(二)、普及秸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有机肥料的重要资源,加大秸杆还田力度,对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土壤地力,提高耕地质量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㈠秸杆还田的作用:
1、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耕地质量。新鲜秸杆在腐殖化过程中产生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和土粒结合,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的生化活力强度提高,酶活性增强,促进了有机质养分的提高。
3、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4、保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
秸秆还田后,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加强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素的损失和作物中、后期可能出现的脱肥现象,提高土壤中代换性钾的水平,增加硫、硅等微量元素。秸杆还田在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同时,还促进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的改善。首先,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新鲜秸杆在腐殖化过程中,产生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和土粒结合,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其次,能提供较稳定的腐殖质,对保持土壤中腐殖质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土壤肥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秸杆分解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微生物数量激增,土壤的生化活性强度显著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得到增强。这对有机质养分的释放有良好的作用。另外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㈡秸杆还田的主要方法:
1、覆盖免耕还田
此方法包括早稻草全量覆盖稻田,在不进行犁田条耕下直接插晚稻。具有节省犁田用工,争取季节的优点,但插秧速度较慢。适合于灌溉条件好,泥脚较深的农田。晒田下能硬泥,保持田泥浆湖状,尽可能低割桩以利插秧。
2、留高桩还田
油菜割分枝,早稻、晚稻割取穗部脱粒,将其中下部秸秆还田,一般通过犁翻和机耕实现还田。秸秆留高桩还田,具有调节劳力,争取季节,还田均匀等特点。凡是有水源保证的农田均可采用该方法。
3、翻压还田
即将秸秆均匀撒于田面,通过牛耕或机耕还田。将秸秆撒于犁沟或将秸秆切为几段撒开耕翻效果更好。此方法用工量增加,适合季节不紧张或农田较少的地区。禾蔸适当留高,可相对减少稻草长度,有利稻草均匀还田,减少稻草成堆现象。
4、晚稻秸秆覆盖还田
此方法主要是解决晚稻草还田的问题。晚稻收割前7-15天在农田湿润条件下,将冬季作物(如油菜、黑麦草)种籽均匀撒于稻田或点播于稻株旁,晚稻收割时将稻草均匀覆盖田面。在稻田开围沟、厢沟时对稻草适当压土,也可采用冬季作物直播免耕稻草留高桩还田方法。
5、碎秆还田
采用粉碎机具,将秸秆轧碎后还田,适应于玉米秆等高秆、硬秆的还田处理。
6、易地还田
将秸秆用于附近果园、菜地或其他旱作土壤的覆盖,是解决晚稻草还田的好办法。
7、堆腐还田
采用催腐剂或腐秆灵对秸秆进行堆腐,使之成为优质有机肥还田。此方法适合于晚稻、一季稻稻草和秋玉米秆的处理。
8、秸秆机械化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整株(或留高桩)比较均匀地撒布于田间,灌水泡田用水田旋耕机耕田埋草。
㈢秸杆还田的技术要点:
(1)秸杆还田数量无论是秸杆覆盖或翻压还田,都应考虑秸杆适宜还田数量。数量过多,不利秸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当季作物减产。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稻草或稻根茬等一般每亩150-200公斤为宜。
(2)应配合施用氮、磷化肥。新鲜秸杆碳氮比高,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等速效养分的现象。可配合碳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施用,亩用量为碳铵15-30公斤。
(3)翻埋时期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因此,旱地应边收边耕埋;水田宜在插秧前7-15天施用。覆盖还田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蔬菜先整地喷除草剂、盖草再移栽。春播作物(如玉米、西瓜、红薯、甘蔗、
大豆等)在最后一次中耕追肥后盖草。桔园在冬肥或夏肥后盖草。茶园在施基肥并除草后盖草。
(4)注意事项新鲜秸杆在土壤中腐解时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酸性和透水性差的土壤上进行秸杆直接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石灰(30-40千克/亩),中和秸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以预防中毒和促进秸杆的腐解。此外,秸杆直接还田可能会传染病害,应避免将有病害的作物秸杆直接还田。
(5)加强肥水管理。秸杆翻压后,秸杆中的钾素很快随水释出,因此要坚持浅灌、勤灌,避免串灌、漫灌,防止养分流失。(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