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js金沙老品牌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从去年开始,各地兴起了智能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之风,吸引了很多企业和经销商眼球。
最近,国家质监局和国家标准委员发布了《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服务点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应该说,配肥站这个模式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一些企业和经销商也对其寄予厚望。但是作为一门新生事物,它的推广前景究竟如何,仍然需要我们探索和思考。
甲方 农资转型契机
智能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都是解决科学施肥“最后一公里”难题,简单的说就是将肥料加工厂搬到村头,实现“私人定制”,农户需要什么就配什么需要多少就加工多少。而对于农资流通环节而言,它的意义在于通过采取“工厂-配送站-农户”的模式,节省了中间成本,提高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智能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都代表了现阶段肥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先进水平。智能配肥站提供的是定制化的固体掺混肥,它内置了当地的测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存放在数据库平台上,其中有一些数据甚至能精确到某个具体农户,操作人员只需要在配肥机上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便可得到最优化的配方肥。对于液体加肥站,农民可以像给汽车加油一样,使用加肥卡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还能通过手机支付,这对解决农资赊销大有意义。
作为面向终端农户的“肥料加工厂”,智能配肥机还表现出非常灵活的一面,可以根据覆盖半径购置不同规格的配肥机械,适应多样化的需求。据了解,在有些地方,用于村级农资网点的一代配肥机造价约1万元可为一村一组甚至一户农户进行“按需配方”;用于乡镇(街道)农资网店的二代配肥机可为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等提供配方肥;而在县级农资网点配备造价15万元左右的三代配肥机不仅产能大,自动化程度也很高。
配肥站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还是面向农民的综合服务平台,围绕配肥站会配备各种服务团队,可以不断扩大农技服务的外延有助于推动肥料企业和经销商转型。
乙方 还只是概念产品
配肥站模式在欧美较为常见,但在中国还只是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应该还只能算是概念产品,建议大家避免跟风一头热。
首先是测土配方制定上,配肥站的数据到底是从农业部门来,还是由生产企业提供,或者是配肥站独立进行。在这方面目前还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确保配肥站按照最科学的配方为农民量身定制产品,毕竟追求销量和利润是市场的天性。如果我们提供农户不是科学配方的肥料,配肥站存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是肥料质量监管上,对于配肥站这一新事物,监管缺位和断层的弊端正在显现。尤其是根据相关规定,针对年配肥服务能力在2万吨以下或每小时2.8吨以下的基层小型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国家允许其可以不纳入复混肥生产许可和肥料登记范围。鉴于农资市场当前的现状,如何确保配肥站的产品质量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最后是从市场需求本身来看,散户可能并不对配肥站“感冒”,对他们而言,配肥站在便捷上未必比家门口的零售店更强,而节约的成本对单个的农户也缺乏吸引力。配肥站未来最适合的群体应该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大型种植基地等,他们对成本更敏感,对服务更期待,同时对于配肥站而言,这样的对接也是最高效和最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