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出口大门能否常打开
来源:中国化肥网 作者:幼双 发布时间:2009-05-12 阅读次数:5202次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为严格控制春耕用肥旺季化肥出口,要继续执行已经公布的2009年关税方案。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化肥产量不但已能够满足国内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地位,因此对于目前国家的出口政策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化肥是重要的农资产品,中国发展化肥工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化肥是资源性、能源性转化产品,在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而中国作为资源和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不适合将这类产品作为出口的主导产品。在这两点上,执主张严控和放开化肥出口的两种观点保持高度的一致。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解读中国化肥出口的相关政策时说,化肥是煤和天然气的能源产品,在产能很大的情况下会考虑适度出口,这主要顾虑到企业的困难,保持一种平衡,特别是在特殊困难时期。但从整体看,政府并不鼓励出口。前段时间,农民认为肥价偏高,而企业要求放开出口,以缓解经营的困难。作为政府部门,会听取各个方面的呼声,也会考虑不同利益主体。但在政策调控上,政府会侧重农民的利益和保证农业发展。因此,政府只有在确保国内需求的情况下,才去考虑放松出口的控制力度。在谈到中国出口关税在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放松时有关人士这样说,当前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春耕顺利进行,化肥价格保持平稳。有些人批评说,政府调控政策总有临时性,没有长远规划,甚至这样的评论:中国的化肥出口政策造成化肥在价格高的时候不让出,价格低的时候又出不去。他认为,对目前的化肥出口政策的批评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片面。如果主管部门单纯站在企业角度,化肥随时可以出口而化肥出口关税不提高,必定会使化肥大量出口,势必拉动国内市场化肥价格高涨,使农民难以接受。从国内的农业生产角度来看,关税的制定政策是合理的,目前化肥调控的目标就是:让农民买得起肥,化肥的数量够用。政府基本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调控化肥出口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家在制定出口关税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目前国产化肥是否会因出口影响到国内化肥市场的供应;二是国内化肥生产原料是否能保证国产化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某些过度依赖进口的原料价格,是否会因化肥出口而造成大幅波动。
而主张放开化肥出口的观点,尤其是化肥业内的人士认为: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我国化肥产量已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氮肥生产大国,合成氨和氮肥产量已占到世界产量的30%以上;从2007年起,中国已经成为磷肥的净出口国,产能和产量也已远大于需求,这两大化肥品种已足以满足国内需求。至于目前在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存在化肥货紧价扬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储存不合理和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不足造成的。二、化肥作为一种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产品,要平衡淡旺季的需求,全年化肥的产量要保持一定量的余量,否则在旺季集中用肥或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时就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多余的量在旺季过后,就要通过国际市场进行必要的调节,以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生产。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化肥企业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中国化肥行业与国际化肥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提高中国化肥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尽快地由一个化肥大国变成化肥生产强国。目前中国化肥工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是在高起点并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条件在世界化肥工业中扮演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和产品输出者的角色,参与国际化肥市场的竞争。四、世界化肥区域供求不平衡,给中国化肥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但是也面临后来者的竞争与挑战。中东及非洲地区、东欧、南美地区等国家正在兴建大型化肥装置,其产品将对中国传统的国际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五、根据目前中国磷矿采选技术的发展和新资源的不断发现,可以认为中国磷资源可以保证磷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产硫磺产量的不断增加和硝酸磷肥的发展,中国磷肥生产过度依靠国际硫磺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六、国际化肥市场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择机出口是保证国内化肥企业取得较好效益的有效途径。业内人士反映,去年在国内企业有大量高价产品库存的形势下,政府不适时宜地严控磷肥出口,使国内企业失去在国际市场上消化高价产品的良机,使企业蒙受了近乎崩盘的损失,这一教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化肥工业的目标取向应该是: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保证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稳定性。所以化肥企业提出以下设想:化肥企业可以承诺,国内的化肥需求可以通过国家收购或淡储方式由骨干生产企业承担;出口化肥不享受国家一切优惠政策,完全市场化,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中国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幼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