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面临两难选择
来源:中国化肥网 作者:绮南 发布时间:2009-05-07 阅读次数:5181次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根据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近期又公布了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跌)幅超过4%,就考虑调整国内油价的定价细节,可以说离市场化、透明化的价格机制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财政补贴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制度保障了对弱势产业和群体的补贴,改变了以往油价补贴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定价机制的进一步透明也带来某些问题。由于相关各方很容易形成价格调整预期,从而引发社会库存提前囤油或推迟进油等投机现象。此类投机性需求变化会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并干扰炼化企业对市场供需的判断。但若将价格调整模糊化处理,打乱社会预期,则又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并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定价方面保留一定的灵活度有时也是必要的,但若不严格执行定价机制,又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这样,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自3月25日成品油调价以来,已满20个工作日,无论是原油现价、期价,还是不同油品价格,上涨幅度都已超过了4%的设定标准,如WT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涨幅分别达到8.3%和11.3%;而迪拜和米纳斯原油均价涨幅皆超过12%,按成品油调价细则理应涨价。之所以不调价,可能是因为在调价当周油价出现大幅回落走势,但短期油价趋势太难判断,以20个工作日的均价作为调价基础本身就是要剔除短期波动影响,因而以油价一两天的走势作为不调价的理由与定价机制相悖,并不可取。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为了抑制投机现象而对价格进行调控,这也是定价细则出台后不可避免的一个后果。其实,抑制投机现象可以有更合理的办法,如提高调价频率,像有的发达国家那样每天一调不现实,若改为每周一调的话,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投机现象的发生。
此外,中国难以掌控国际油价的走势,且一半石油需要进口。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对现有投资情况的判断,预计下一次石油供应短缺将在未来几年出现,届时国际油价再次走高的可能性很大,因而未来高油价水平下定价机制的调控原则和方法有必要事先确定,以便及早做好准备。
从已有情况看,国内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大多表现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价格逐步下降的特点,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成品油定价机制既要兼顾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政策的制定既要有适应性,也要有可持续性。以明晰的价格信号,维护具有竞争性的油品市场,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炼油及销售环节的效率和竞争力,才是长久之计。 (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