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关税是否会造成低价肥料外流?
目前国家关于化肥的政策都是基于21世纪初的基本国情制订并改进而来。多年前,我国化肥产能还不能实现自给自足,需要一定量的进口,无论是关税还是商业淡季储备政策的制定皆基于此。现如今,我国的化肥已经出现过剩,国家今年取消部分化肥品种的关税,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些人担心,我国的肥料会低价流向国外。事实上这是不太切合实际的,肥料在国内销售的价格是有保底的,而出口定价是一次性买断,所有企业即便是低利润也不会跌破自身的成本线,从出口价格上来讲不必担心国内在当前过剩状态下会出现“肥荒”的现象。
为什么行业还对关税紧盯不放?
既然关税不是决定行业存亡和化肥涨跌的主要因素,为什么行业还对关税政策紧盯不放?行业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尿素、磷铵10-20元/吨的利润很难支撑单质肥料的品牌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单质肥的出口量看似很大,但是利润微薄。在今年的新的关税中,氮肥和磷肥都取消了出口关税,国家看到了行业的过剩和产业的艰难。专家认为,复合肥属于二次加工的肥料,每年我国的复合肥开工率不高,特别是淡季期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再加上部分国际买家对复合肥有很高兴趣,从需求流向上也要鼓励复合肥的出口。复合肥关税继续调降乃至取消需要行业努力争取。从资源型的单质肥料到深加工结构品种的转变是渴望得到国家鼓励的。
新关税政策化肥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
我国化肥出口流向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这些地区的国家肥料标准与我国不同,向其出口的肥料需要满足目的地国家的标准,这给企业带来不少挑战。一方面企业要适应各国的需求,另一方面更要求中国化肥行业努力推动我国肥料标准国际化,这是中国化肥国际化的思维转变。
更进一步讲,随着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内化肥出口的选择更多了。但在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在内的一些主要化肥进口国,政府采取肥料补贴政策,我国化肥渠道商难以打入市场。如果企业单独走出去,需要找到市场化已经到一定程度的国家,不能去改变只能去适应。抱团出海,深化合作,从产品输出走向服务输出,或是关系行业发展、更具长远意义的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