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素行情,笔者的判断是:一方面国内秋季需求即将启动,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已经筑底反弹,国际、国内逐渐接轨,出口向好,再加上直接材料成本的支撑,基本达到了笔者预期的筑底模型,也使得笔者敢于在今年第一次短期看好尿素。笔者相信直接材料成本的洪荒之力。
借助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之口,让“洪荒之力”着实火了一把。笔者也百度了一下洪荒之力,意思是妖神之力,泛指强大之力。笔者已有近一个月没谈尿素了,也正是等着尿素市场洪荒之力的出现。
我们知道,粮食的需求弹性并不大,供求关系的平衡主要依赖供给侧的调整来实现,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也基本遵循同样的道理。化肥价格的大幅下降,不是需求的大幅下降,而是供给侧大幅增加引起的。那么化肥价格大幅下跌的极限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直接材料成本,这就是市场的洪荒之力。
为什么使用直接材料成本而不是生产成本呢?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如果产品价格不能覆盖直接材料成本,那么意味着企业停产比生产更“划算”,严格意义上是企业生产不可突破的底线。
考虑工艺的不同,我们很难测算出尿素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但可以使用一个粗糙但更加简单的方法来了解一下尿素的直接材料成本:用合成氨作为参照物。合成氨的价格是透明的,是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也具有同涨同跌性。笔者从网站上了解了一下两河、江苏、安徽和两湖的合成氨价格,按最低的河北的1600元/吨算,仅合成氨构成尿素的直接成本就达到了960元/吨(按0.6吨合成氨/吨尿素算),加上电费和其它的原辅料,基本判断尿素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企业直接材料成本。
去年11月份,笔者同一个做信息的朋友聊天时,根据他的模型,尿素固定床山西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在1000元/吨左右,山东在1100元/吨左右。在没达到企业直接材料成本的时候,中国企业竞争的特点决定了不会停产,这就是笔者前期一直看空尿素的理由。
但是当前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动力煤连续期货合约从去年12月最低的276元/吨上涨到上周五的464元/吨,上涨幅度达68%,不仅增加了尿素的直接原料成本,也进一步封杀了电价下调的空间;
二是今年4月20号化肥电价取消优惠,进一步提高了尿素的直接材料成本。
在直接材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叠加下,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尿素产量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尿素产量同比下降6.5%;协会和网站统计显示,8月份尿素日产量由过去的20万吨下降到16万吨左右,降幅近20%。当前煤炭供给侧改革在继续发力,煤价易涨难跌,假如尿素价格继续下跌,在直接材料成本的支撑下,停产的范围可能还会扩大。按照当前每天减少4万吨产量的氮协统计口径,8~12月,国内将减少尿素供应量600万吨,基本可以弥补出口的下降,即使后期不出口,国内的尿素供求也会趋于平衡。